真實和真相的問題似乎很奇怪。在英語中,我們通常為了方便而交替使用這些詞語,通常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然而,這兩者之間有微小但明顯的區別。你可能會問下一個問題是:誰在乎呢?嗯,事實證明,這種差異會影響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你的內在敘事等等。是時候戴上哲學帽子了。
根據許多哲學家,如果某物具實際存在和實質則其為真實的。真實的東西不需要證明。你的電腦、你的椅子和你的桌子是真實的。這些是存在且不需要解釋的東西。這是現實。另一方面,真正的東西必須源自證據和理智 - 無論這些證據和理智好壞如何。數學是一個真實但不是真實的概念。例如,數字十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解釋數字十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實際的事物(例如,排列十瓶並說“看,十!”)或解釋數字十的概念。真實的東西試圖反映和解釋現實。當"什麼是真實的與什麼是真正的"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這就變得有趣了。
真實但不真正
您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真實的,但並非屬實,其中主要的便是您內心的故事和身體中的感受。 大多數人在某個時候都會感到一連串的想法,旋繞在他們的腦海中,關於自己、他人或某些特定的事物,這些想法似乎難以控制。同時,您覺得自己就像是旁觀者,無助地等待風暴自行消退。 大多數人曾感受過某種形式的焦慮感。想吐、腸胃疼痛、頭痛甚至顫抖等。 您心中的想法、感受、情感和身體中的感覺都是真實的,但它們不屬實。 這意味著,雖然想法真的發生了,並且伴隨著它們的是真實的生物化學反應,但它們只是我們意識中的表徵。它們不是當下生活體驗。就像地圖並不是它所代表的領土,我們的想法也不是現實。 我們的想法和感受——往往建立了一道阻礙我們看清真相的幕布。這個幕布防止我們看清真相,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這道幕布的存在。當您因為一個瞬間的想法而稱自己是一個壞人時,這就是會發生的事情。這正是大型表演前肚子裡的叢聲變成了一次小崩潰的原因。真實和屬實經常混在一起,變成一團糟。 我們的想法和情感是真實的——它們存在於我們內心——但它們並不告訴我們關於我們是誰或實際真相是什麼方面的東西。我們倾向于认为想法和情感既是真实又是属实,但它们只是真实的。 換句話說,事物只有在我們相信它們的時候才屬實,不管它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制度的信仰、對體重意義的信仰,還是對自己性格的信仰。 事物的真实性是不容改變的,但當涉及到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身體時,發掘真相的責任落在我們身上。
有人會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後真相的世界”。政治議程的組織和行動者故意散播虛假信息,同時指責主流媒體和其他人報導“假新聞”,在流氓國家裡的巨魔農場以無情的速度製造誤導性宣傳,判斷在線或印刷媒體上的信息是否屬實已經比二十年前更加困難。
在美國,對大眾媒體的信任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72%的歷史最高點下降到2022年的34%的歷史最低點(Gallup),有高達38%的受訪者聲稱不信任任何大眾媒體。在瑞典,成立了一個新的政府機構,其明確目標之一是教育瑞典公民理解批判性地審查信息和審核信息來源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在一場關於真相的網絡戰爭中。
預測未來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和使用如何影響社會是很困難的。一些專家認為,AI 有潛力增強我們訪問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從而對我們周圍的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並有可能促進形成一個更明智和證據為基礎的社會。然而,也有可能越來越依賴 AI 和自動化技術會導致錯誤信息的傳播或數據的操縱,可能導致一個“後真相”世界的出現,在這個世界中,個人信仰或議程優先於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