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中國文化與西方靈感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充滿活力和多樣性的香港城市。撇開主流的購物中心和美食,有些好奇的外國人可以在這裡的社區中發現一些美妙的書店。
自1975年以來,大業藝術書店是一家精心佈置的書店,專門經營中國藝術書籍,是香港藝術愛好者和外籍人士的綠洲。除了主流選擇如經典文學、建筑、繪畫和宗教藝術之外,還有不尋常的題材,從茶具到鼻煙壺再到漆器都有供應。
書店已死,書店萬歲。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不斷地聽到有關實體書店即將死亡的悲壯預言。今天,整個零售行業都面臨著數字革命,但不知怎麼的書店似乎落後了。
獨立書店的復甦取決於:社區、策展和舉辦活動。
社群:獨立書店是最早支持本土主義的商家之一;書店老闆倡導消費者支持當地社區,透過在鄰近的商家購物達到這個目的。
策展: 獨立書店開始專注於策展庫存,以便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專門化的客戶體驗。他們不僅僅推薦暢銷書籍,還通過幫助客戶發現新興作者和意想不到的標題,建立了與客戶的個人關係。
召集: 獨立書店也把他們的店宣傳成知識中心,以聚集志同道合的顧客——提供講座、書籍簽名、遊戲之夜、青少年讀書小組等。
從我的角度來看,書店需要進行“重新啟動”以擴大其可及性並創造個性化的旅程:
提升數位存在感
小型及獨立書店通常認為他們不需要數位存在。原因是他們誤以為「數位」等同於「電子商務」。當智慧型手機成為第一螢幕時,沒有任何商業策略能夠避免「數位」,即使你不想在線上販售書籍。
促進忠誠度和保留率
保留顧客比獲取新顧客便宜6倍。顧客保留是健康業務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這是一個事實。但是,你怎麼才能將隨機用戶轉化為忠誠的客戶呢?當你與掌握權力的客戶聯繫時,你不能依靠傳統的忠誠卡、優惠和折扣。相反,個性化的推薦書單將是一個不錯的人性化觸覺。此外,活動營銷是吸引客戶的關鍵元素。
創造個人旅程
個性化是成功市場策略的主要特點。沒有書店能夠在數字和實體世界的零售客戶旅程中沒有貨架這一關鍵觸點。但貨架不一定非得是有形的。它們也可以是“可點擊”的。
到目前為止描述的每條道路都會帶來一個不可避免的結論:為了在零售革命中生存,書店必須被重新發明。這不僅僅是一個建議,這是未來。即使數字存在很重要,但還不足以吸引數字客戶並說服他們購買。
書店已死,書店萬歲。